近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(2024—2035 年)》,这一规划犹如一盏明灯,为我国农业在未来十余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它为何如此重要?又将如何重塑我国农业格局?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深入剖析。
为何出台:时代的召唤,强国的根基
“强国必先强农,农强方能国强。” 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绩斐然,已站在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关键节点。当下,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,出台这一规划意义深远。它不仅是党中央着眼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,更是再次向全社会释放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。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中长期纲领性文件,它将在未来发挥管全局、管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农业农村篇章提供行动指南与强大动力。
总体目标:分阶段稳步推进,描绘农业强国蓝图
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致力于打造 “五个强” 的农业强国,即供给保障强、科技装备强、经营体系强、产业韧性强、竞争能力强。
在时间轴上,规划明确了三个关键节点目标:
2027 年:农业强国建设初见成效。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进展,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 1.4 万亿斤,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加强,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初步形成,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积极推进,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。
2035 年:农业强国建设成效显著。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,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,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。具体体现为 “七个更加”,粮食产能稳固、供给更安全,乡村产业链升级、融合更充分,乡村设施完备、生活更便利,乡村公共服务均等、保障更有力,农业农村法治更完善,乡村治理体系健全、社会更安宁,农民收入稳定增长、城乡发展更协调。
本世纪中叶:农业强国全面建成。乡村全面振兴,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,届时我国农业将在全球具备显著竞争优势,农民生活幸福美好,城乡全面融合。
重点任务:全方位布局,推动农业农村协同发展
规划涵盖七方面重点任务,涵盖 “三农” 工作的各个层面。前五项聚焦农业现代化,后两项聚焦农村现代化,体现了一体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要求。
夯实粮食安全根基: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视为首要任务,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,实施粮油等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,从多方面筑牢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。
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:把创新置于核心地位,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如育种技术等,推动农机装备补短板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,以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。
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: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,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,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,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,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,为农业发展增添活力。
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:对农业全环节进行升级,拓展产业增值空间。加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建设,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,推动农业与多产业深度融合。
深化农业对外合作:坚持开放合作共赢,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,鼓励优势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,优化农业外商投资准入,加强多双边农业合作,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。
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:从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和治理效能两方面入手。在建设方面,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统筹,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,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。在治理方面,坚持新时代 “枫桥经验”,健全乡村治理体系。
促进城乡融合发展: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,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、双向流动,缩小城乡差别,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。
注:资料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侵删。